久久久国产精华_www.黄色com_黄a网站_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黑丝

  • 028-83633223
當前位置:首頁 > 2023年智慧水務行業研究:數字中國驅動下水務公司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

2023年智慧水務行業研究:數字中國驅動下水務公司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

發表時間:2024-02-07 17:21

1.兩大趨勢下,智慧水務改造勢在必行

1.1.趨勢一:我國水資源浪費嚴重,水網漏損管控趨嚴

我國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根據《中國水務行業藍皮書》,我國水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 六位,水資源量占全球總量的 6.1%,但由于人口數量龐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 年人 均水資源量僅為 2098.5 立方米/人,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資源相對匱乏。從區 域分布情況看,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根據《2022 年中國水資源公報》,2022 年我國水資源 總量為 27088.1 億立方米,其中北方水資源量為 4988.3 億立方米,僅占全國總量 22%,分省 來看,沿海人口密集地區、經濟發達地區與北方地區的人均水資源嚴重不足,其中北京、天 津、寧夏、上海、江蘇、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陜西、甘肅的人均水資源量不足 1000 立方米。

供水方面,我國供水管網漏損率居高不下,水資源浪費嚴重。我國供水管網長期運行過 程中存在外力破壞、管網老化破損、維護與檢修不及時等現象,導致不少城市和縣城管網的 漏損情況嚴重,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與經濟損失。根據匯中股份 2022 年年報,目前全國城市平 均管網漏損率超過 15%,部分城市超過 20%,一些偏遠的區域甚至達到 70%以上,與海外其他 發達國家 5%-8%的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供水存在嚴重漏損現象,不僅會造成水資源浪費,增加供水企業成本,而且會影響供水 水質,給居民的飲水安全帶來隱患。一些地區由于自來水管網破壞漏損問題嚴重,造成地下 泥沙滲漏、雜質沉積,導致水龍頭出水水質渾濁。管道年久失修也會造成水質污染,影響水 質健康,并且變質水能夠造成管道的腐蝕與結垢,導致大量微生物滋生。不僅增加生活成本, 影響日常用水,而且水中的重金屬元素以及微生物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排水方面,我國排水管網滲漏情況嚴重,易造成水質污染且影響污水廠運行效率。我國 部分老舊的污水排水管網因斷裂、破損和塌陷等問題,易導致雨污水外滲至地下土壤,造成 嚴重的城市黑臭水體污染。一方面,外滲的 COD、氮、磷污染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導致黑臭 水體的形成;另一方面,排水管網滲漏使污水廠進水 COD 較低,生物降解性較差,對污水廠 的處理效率產生負面影響。

水網漏損成水務行業痛點,政策對漏損率管控要求趨嚴。對于管網漏損嚴重的現象,政 府近年來不斷出臺政策設定指標以加強對水務行業的漏損管控。《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三五” 規劃》要求到 2020 年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 10%以內;2022 年 1 月,發改委 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通知》,提出進一步健全運行維護管理機 制,要求到 2025 年我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的漏損率需控制在 9%以內。2022 年 2 月,發改委 和住建部在《關于組織開展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試點建設的通知》中提出利用物聯網、大 數據等技術手段對供水管網進行智慧化、數字化改造,明確要求 2020 年公共供水管網漏損 率高于 12%的試點城市(縣城)建成區,2025 年漏損率不高于 8%,其他試點城市(縣城)建 成區,2025 年漏損率不高于 7%。

1.2.趨勢二:水質管控力度加強,對水廠提出更高要求

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正式實施,水龍頭水質管控力度加強。2022 年 3 月 5 日,國家市 場監督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并于 2023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與 2006 年發布的原標準相比,一方面,新標準更加關注感官體驗、 消毒危害和水源風險,新增了包括高氯酸鹽、乙草胺、2-甲基異莰醇、土臭素在內的四項水 質指標,其中兩項屬于感官性狀指標;擴展指標中包括色度、渾濁度、臭和味等指標,保證 了飲用水的口感、無異味,使人們在使用飲用水時更加舒適,水質要求趨嚴對自來水廠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標準刪除了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質指標及限值 的暫行規定,統一了城市和農村應用水的水質安全評價要求,對下沉市場水廠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供水水廠“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全鏈條的管理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進程加速。盡管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能力及處理量均穩步提升,處 理率已達到較高水平,但污水廠的出水水質仍具備提升空間。我國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排入 地表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以及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將污水處理標準分為一級標準、 二級標準和三級標準,其中一級標準分為 A 標準和 B 標準,按照一級 A 排放標準處理后的達 標水大致相當于地表劣 V 類水。根據《中國水務行業藍皮書》,到 2018 年我國仍有 38%的污 水處理廠低于一級 A 標準。2015 年以來,國家與地方政府出臺各項水治理政策,污水處理廠 的排放標準不斷趨嚴。根據《“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目標到 2025 年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均要求達到一級 A 排放標準。在一些重要城市,目前很多污 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要求已進一步提升至地表Ⅳ類水、回用水的標準。例如,山東省于 2023 年 6 月發布《山東省 2023 年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行動方案》,將對全省既有城市污水處理廠 提標至地表水Ⅳ類,提標改造率不低于 40%。環保標準的提升對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和穩 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水水質與污水水質的更高要求趨勢下,對水廠提出了更高的運營管理要求,智慧化改 造有助于保障水廠的先進運行水平;同時水質提標的要求為水廠智慧化改造提供了契機。同 時,國家與各地對水質監測的標準不斷提升。生態環境部在《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 2035 年)》中明確,生態環境監測將在全面深化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的基礎上,逐步向生 態狀況監測和環境風險預警拓展,構建生態環境狀況綜合評估體系,十四五期間,地表水國 控斷面數從 2050 個整合增加至 4000 個左右;形成多層次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覆蓋全 國主要水文地質單元、主要流域、主要平原盆地和 80%以上地級城市。智慧水務體系下可實 現對水質的有效監測,且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在幫助水務公司運營與決策的同時,為政府 提供風險預警。

2.兩層驅動,智慧改造有望有效解決水務行業痛點

2.1.什么是智慧水務?

智慧水務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結合人工智能,通過對 水表、壓力表、流量計、水質儀、液壓計等水務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使其能廣泛、精準 地傳輸、儲存、處理數據,再經過軟件平臺、智能 AI、大數據等智能系統,對水務信息數據 進行整合分析處理,并最終為決策提供支持,實現在水務管理能力、水資源利用效率、水務 服務等方面的提高。智慧水務包含給水、排水、防洪、污水、節水等多領域的智慧化改造。

在供水領域,通過智能水表、流量計等先進設備對管網、水廠的節點進行實時監測和感 知,再把收集得到的數據匯總至大數據中心,對海量信息進行全面分析計算,把最終結果反 饋到數據應用層,讓供水水廠得到清晰的可視化數據,包括水費,管網漏損、水廠情況等。 智慧水務系統包括多個模塊,以湖南省武岡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項目為例,其智慧水務系 統包含供水系統拓撲圖、管網地理信息 GIS 系統、供水運行監測與調度系統、DMA 漏損控制 分區計量系統、能耗分析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工程管理系統、倉儲及表務管理系統等多個 模塊。

智慧水務有效解決供水體系從“源頭”到“龍頭”各環節的多個痛點。智慧水務服務于 水生產、水運輸、水服務、水消費等供水的各個環節。在水源環節,智慧水務系統涵蓋源水 監測、源水調度、設備管理、源水養護等方面。在生產制水環節,智慧水務助力水廠自動化、 生產管理、水廠設備管理等,幫助水廠完成智能加藥、智能加礬、智能加氯等功能,自動管 理訂單并優化流程,提升水廠運營效率。在管網環節,作用于設備管理、漏損管理、水力模 型、管網養護與維修等方面,例如利用 GIS 管理系統等,通過可視化管網數據,及時對管網 進行維修,以有效控制漏損。在營收服務管理環節,智慧水務綜合客服系統系統功能一般涵 蓋服務熱線、報裝管理、收費管理、網上營業廳等,實現線上收費、多渠道抄表、客戶熱線 回饋等。在大數據軟件、智能化產品的加持下,智慧水務能夠處理大多數傳統水務難題。

在污水領域,根據 Wind 數據,全國縣城污水處理廠共有 1765 座,共處理污水排放量 109.31 億立方米,相較于 2010 年的 1052 座污水處理廠和 72.02 億的污水排放量有較大增 幅。隨著我國污水處理廠數量的增多、污水排放量的快速提升、污水排放標準的提高,對污 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現穩定達標的前提下,智慧水務系統 可助力污水廠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傳統污水處理廠一般采取“預處理 —生化—深度處理”三級處理工藝,具有流程長、設備儀表較多、無法實現實時監控、水質 不穩定等痛點。污水廠智慧水務系統在自動化的基礎上,通過對污水水質、水量、水壓、在線儀表的監測,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遠程實時監控、分析污水系統運行狀況, 并實時傳達到各相應運維部門,實現快速反應、科學決策,從而幫助污水處理廠實現更高效、 更精細化的運營管理。

在城市排水領域,智慧水務系統能及時、準確、高效地監測和預警水質、暴雨、洪澇災 害等問題。以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的智慧排水系統為例,通過在污水管網的各重要節點安裝 多個液位計、水質取樣器、流量監測儀等,在排澇系統安裝電子水尺、雨量計、攝像頭等硬件設施,結合排水設施一張圖、設施巡檢養護、廠站網河監測一張網、防澇應急調度、排水 設施數據管理、排水管網數據更新維護等軟件模塊,實現排水體系的全監測。

2.2.國家與水務企業智慧化改造動力充足

2.2.1.國家層面:節約水資源,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國家層面上,推行智慧水務有助于實現水資源的節約、水質的改善,同時成為智慧城市 建設的關鍵一環,因此國家與地方政策端推動動力充足。 智慧水務有助于解決管網漏損問題,有效節約水資源。發改委等部門要求到 2025 年我 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的漏損率需控制在 9%以內,部分試點地區到 2025 年漏損率達到 7%。傳 統的漏損管理通常采用人工定期巡檢等的方式來對管網進行維護,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加 裝流量計、智能水表等智能硬件設備與智慧水務體系改造能有效幫助降低管網漏損。

例如, 根據《DMA 分區技術在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中的應用》(胡凱等),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南部 供水管網通過 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分區計量,加裝閥門和流量計,結合 GIS 技 術快速定位并修復漏損點,實現漏損率從 49%降低到 10%左右。以濱海水務大港油田水務分 公司智慧水務供水改造項目為例,其建立了涵蓋生產運行、應急預警、設施管理、客戶服務、 分析決策、調度指揮等為一體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并將供水區域劃分為三個級別的分區,通 過智慧系統統計各個分區的產銷差,若漏損情況嚴重,系統則會派發工單,通過組織夜間關 斷閥門、翻查污排雨排井、局部點位開挖、稽查等手段,發現并處理漏點,有效減少漏失水 量,應用了智慧水務系統僅三個月就實現漏損率從 27.1%降低至 22.9%。智慧水務系統能有 效降低漏損,節約水資源。

智慧水務系統能有效保障市政污水系統的良好穩定運行。一方面,通過對水質的監測能 有效保證污水廠進水水質濃度。根據《智慧水務在市政排水系統效能提升中的應用》(王亮 等),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在市政排水體系中應用智慧水務系統后,通過液位計監測污水管液 位變化,發現了大量的降水倒灌或入侵點。在倒灌得到控制后,新塘污水廠進水水質濃度提 升顯著,進廠 COD 濃度提升了 89.8%,實現污水系統的提質增效。另一方面,智慧水務系統通過采集儀表實時監控數據、化驗數據、設備運行狀態等,有助于保障污水廠出水水質的穩 定達標排放。

“數字中國”政策驅動下,智慧水務為城市智慧化管理提供有效數據支撐。2023 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要求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 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方 式變革,同時按“5225”框架進行整體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 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 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目 標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 重要進展,到 2035 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此次政策的出臺將“數字經濟”升華為 “數字中國”,要求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要領域加快數字技術 創新應用。城市水務建設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水務的建設可以為城市智慧化管 理和科學決策提供底層數據支撐。城市用水與排水數據能真實地反應居民居住和生產情況, 直觀表現城市發展、城市居民流動情況。

智慧水務作為“數字中國”在公用事業行業的實質性探索,過去幾年已受到了不少的政 策支持和鼓勵。2017 年 5 月,住建部發布《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 提出要大力發展智慧水務,覆蓋供水排水中的各個環節,包括水質監測、供水設備檢查、整 治黑臭水體等方面,加強供水設備的信息化技術,提高供水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水資源的 利用率。2021 年 3 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規劃和 2035 遠景目標綱要》,推動智慧 城市建設,將物聯網設備納入公共基礎設施,構建智慧水務體系,推進農飲水工程建設。

2.2.2.企業層面:降本增效顯著

我國水價偏低。我國居民生活水價由自來水費、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三部分組成,自 來水費一般實行階梯水價。整體來看我國水價遠低于海外國家,在自來水供水領域,根據 《2022 年中國水資源公報》,2022 年全國生活用水量為 905.7 億立方米,折算人均月生活用 水量約為 5 立方米,假設普通三口居民家庭每月用水量約 15 立方米,我國北京、上海、廣州 三大城市的月度自來水費分別為 31.05 元、28.8 元、29.7 元,遠低于紐約的 150.6 元、東京 的 123 元、倫敦的 317 元。根據《國內外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價對比研究》(程小文等),北京、 上海和廣州三地的家庭水費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僅為紐約、倫敦、東京的 1/4 左右。在 污水處理費領域,根據《國內外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價對比研究》(程小文等),我國北京、上 海和廣州的污水費在居民水價中的占比平均約為 35%左右,而紐約、倫敦、東京污水處理費 占比高達 46%-63%,遠高于我國。因此,對我國水廠來說,降本增效對于水廠盈利能力的重 要性凸顯。

供水價格新政實施,漏損管控領先、運營能力優秀的水務企業有望獲得超額收益。2021 年 8 月,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發布《城鎮供水價格管理方法》和《城鎮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 法》,明確自 2021 年 10 月 1 日起,城鎮供水價格監管周期原則上為 3 年,按照“準許成本 加合理收益”核定用水價格,供水企業的準許收入=準許成本+準許收益+稅金構成;準許收益 率=權益資本收益率×(1-資產負債率)+債務資本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當實際供水量不低于 設計供水量的 65%時,供水企業平均供水價格=準許收入÷核定供水量。

一方面,供水企業的核定供水量與漏損率有關,計算公式為:核定供水量=取水量×(1- 自用水率)×(1-漏損率),其中漏損率按照《城鎮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CJJ92) 確定的一級評定標準 10%來計算,因此若水廠能降低漏損至 10%以下,則其實際售水量便可 超過成本監審的核定供水量,超出部分不計入成本,因此漏損管控越好的企業可獲得更多的 超額收益,而漏損管控不佳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差。以 10 萬立方米/天的小型供水水廠為例, 假設在平均供水單價為 2.5 元/立方米、準許收益率為 6%、稅金為 0 的情況下,其漏損率每 降低 2%,水廠每年的利潤將提升 182.5 萬元。

另一方面,供水企業的準許成本包括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和運行維護費,其 中運行維護費可通過提升水廠運營效率得以節省。以人工費中的職工工資為例,一般按照 15 人/萬立方米/日為定員參考上限,在成本核定時,按照實際在崗職工人員和該上限的算術平 均來核定人工成本,具體來說,若水廠實際在崗職工人數 7 人/萬立方米/日,則在成本核定 時將按照 15 人/萬立方米/日與 7 人/萬立方米/日的算數平均 11 人/萬立方米/日來算員工工 資,供水企業可獲得 4 人/萬立方米/日的成本節約。

智慧水務能有效幫助水廠實現降本增效。相較于傳統水務高額的能源消耗和人工成本, 智慧水務通過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水務系統的全面精細化監控和數據分析,能夠 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工成本,減少由于管理不善和處理不及時導致的漏損,提高水廠的運 行效率。同時,水廠傳統的堿鋁投加控制影響因素多、滯后性明顯,智慧水務的運用可降低 藥耗,例如,根據《智慧水務視角下水務數字化轉型的挑戰與實踐》(張金松等),深圳水務 集團在光明水廠進行數字化改造,采用神經元網絡算法建立數學模型,精準控制堿鋁投加量, 實現了生產精細化控制,智能投加顯著降低了光明水廠生產藥耗。 根據《武岡市城鄉供水一體化智慧水務系統研究及應用》(張戀等),湖南省武岡市在應 用城鄉供水一體化智慧水務調度系統后,其抄表準確率、水費回收率、漏損率等實現了顯著 優化,2019-2021 年分別實現壓降電耗 5.1%、2.95%、3.03%,壓降供水成本 51.8 萬元、28.01 萬元、18.67 萬元,實現供水收入增長 153.16 萬元、159.8 萬元、144.75 萬元,降本增效效 果顯著。

污水領域,智慧水務也能有效實現降本增效。例如,北控水務打造的智能控制系統 BEEMR,幫助污水廠實現對水、泥、氣、藥等各個工藝環節的智能控制,降低電耗 10%-20%,降 低藥耗 20%-90%,溶解氧控制精度達到+0.1mg/l,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通過智慧水務系統, 2020 年北控水務共節約碳資源 1.5 萬噸、除磷劑 2 萬噸,原材料噸水成本下降 25.8%。 智慧水務保障水質與供水安全,提高公眾滿意度。水務作為傳統公用事業,減少投訴、 保障群眾滿意度尤為重要。智慧水務系統可有效提升監測、預警能力,提高供水水質綜合達 標率,保障供水安全;可通過可交互的客戶服務平臺,在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上共享 水務運行信息,方便公眾實時實地查看水務系統運行狀況,同時,水廠可通過綜合客服系統 及時應對處理用戶反饋與投訴,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公眾滿意度。

3.兩條主線,系統集成商與智能水表企業迎機遇

從產業布局來看,智慧水務行業的上游為水表、水泵、閥門等硬件設備制造商以及信號 傳輸服務商,其中智能水表與流量計為最重要的基礎核心設備,目前市場上的智能水表相關 上市公司分別為匯中股份、邁拓股份、新天科技、金卡智能、寧水集團、三川智慧等。智慧 水務的中游為系統集成服務商,相關的上市公司包括威派格、大禹節水、三高股份、和達科 技、新天科技、金卡智能等,它們一般擁有核心軟件系統,向上游采購硬件設備后將整套軟 硬件一體的智慧水務系統銷售給下游的水務企業或政府水利單位等。因此,在智慧水務行業 迎發展機遇的背景下,上游智慧水表制造商與中游系統集成服務商有望充分受益,為智慧水 務板塊兩大投資主線。

3.1.主線一:軟硬件一體化系統綜合方案供應商有望直接受益

在智慧水務行業擴容的背景下,智慧水務軟硬件一體化綜合方案供應商有望直接受益, 它們一般通過自產或外采的水表、水位計、流量計、壓力檢測設備等硬件設備以及自主研發 的智慧水務綜合軟件平臺,針對水務企業的痛點,完成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 隨著政策的推進,智慧水務逐漸受到市場的重視。目前我國的智慧水務項目以招投標的 形式開展,在政府的主導下,由各地的水務企業進行項目招標,各地工程公司或專業智慧水 務公司參與投標。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公開的招標信息,2023 年 1-7 月,共有 17 個智慧水 務項目招標,其中 5 個項目的招標預算金額在千萬以上。

智慧水務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空間預計超三百億。在管網漏損管控、污水廠提標改造、 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農村飲用水政策等多項因素的催化下,智慧水務市場有望放量。 目前,我國水務行業的智慧化改造仍處于起步階段,每個項目因改造程度與范圍不同以及城 市發展水平不同,總投資差異較大。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公開披露的招標文件,南京市一期 智慧水務建設項目投資額為 7124.73 萬元,二期項目招標金額為 2009.7 萬元,兩期合計約 9134.43 萬元;貴陽市智慧水務建設(一期)項目總投資約 1.04 億元。我們假設全國 333 個 地級市的智慧水務平均投資額為 1 億元,粗略估計市場空間將達到 333 億元。

3.2.主線二:老舊改造+升級迭代,智能水表有望放量

智能水表位于智慧水務產業鏈的上游,是核心硬件設備。在傳統水表的基礎上,加入智 能流量采集以及數字處理系統,使其具備流量參數檢測、通信、顯示、網絡接入等功能,隨 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水表的滲透與迭代進程加速。 根據青島積成公開發行說明書,我國水表年需求量從 2012 年的 4320 萬臺增長至 2020 年的 7495 萬臺,年復合增速為 7.1%。未來智能水表的市場體量增長主要來源于新建房帶來 的增量需求、老舊小區、城中村等政策推動下帶來的存量改造需求,智能水表滲透率有望持 續提升。

短期來看,改造政策加速水表升級替換需求的釋放。我國計量檢定規程《飲用冷水水表》 規定,水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過 6 年,需周期性地強制更新替換。2022 年 7 月,國家發改委 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要求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以老舊小區、老舊廠 區、老舊街區、城中村“三區一村”的改造為重點,完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智 能化水平。2020 年 7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 2020 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 3.9 萬個,涉及居民近 700 萬戶;到“十四五”期末, 基本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 意見》,要求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有望推動水表替換需求提升。超大特 大城市人口多、面積大,城中村改造空間廣闊。根據住建部《2021 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 截至 2021 年底,全國共有超大城市 8 個、特大城市 11 個,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 重慶、廣州、成都、天津、武漢。今年以來已有部分超大特大城市部署了城中村改造計劃, 例如廣州住建局計劃今年推進 127 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成都住建局發布《成都市城市更新建 設規劃(2022-2025)》,提出將成片推進城市更新,推進 31 片城中村改造,帶來水表替換需 求進一步增長。在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政策的催化下,一大批老舊水表將迎來替換。

水表的迭代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機械水表、智能機械水表和電子水表。傳 統機械水表通過水流沖擊葉輪,測定葉輪的轉速來測量水流,具有部件易磨損、計量精度低、 始動流量高、抗干擾能力弱、使用壽命短、依賴人工抄表等顯著缺點。2003 年以來,隨著傳 感器、遠程通訊、無線射頻等核心技術的逐步成熟,智能機械水表逐漸興起,通過在機械水 表上設置機電轉換裝置,實現數據遠傳、預付費用水、網絡閥控等功能,擺脫了人工抄表, 部分滿足供水信息化的應用需求,但其仍采用機械運動裝置。

2013 年以來,超聲波、電磁、 射流等電子傳感技術被逐步應用于水計量領域,純電子水表問世。電子水表相比于相比智能 機械水表,具備無磨損、壓損小、始動量低、計量精度高、可實現雙向流量計量、瞬時流量 顯示等顯著優勢,更滿足于智慧水務的管理需要。電子水表包括超聲波水表、電磁水表、射 流水表等,其中超聲波水表目前已實現成熟的商業化應用。我國相比于海外發達國家,智能 水表起步較晚,目前已從傳統機械水表逐步過渡到傳統機械水表、智能機械水表和智能超聲 水表并存的發展階段。

從長期看,智能水表目標到 2025 年滲透率達到 60%。根據青島積成公開發行說明書, 2020 年我國水表產量為 9762 萬臺,根據匯中股份年報,其中我國每年需要更換的水表約 4400 萬臺,新建建筑安裝水表需求約 1700 萬臺,“老舊小區改造”、“城鄉供水一體化”等政策性 需求約 2800 萬臺。2020 年我國智能水表產量為 3578 萬臺,占當年水表總產量的 37%,遠低 于我國智能燃氣表 2020 年 81%的滲透率?!段覈硇袠I“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目標到 2025 年,智能水表滲透率提升至 60%。我國智能水表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我們預計 2023-2025 年國內戶用智能水表市場空間超過 300 億元。根據青島積成公開發 行說明書,國內水表的需求量從 2009 年的 4489 萬臺快速增長至 2020 年的 7495 萬臺。我們 假設在存量市場,按照我國計量檢定規程《飲用冷水水表》規定,水表替換周期為 6 年,因 此 2023-2025 年存量替換市場的需求量接近 2016-2018 年的需求量,分別為 6797、6908、 7158 萬臺;在增量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 年我國房屋竣工面積為 8.6 億平,我們 假設未來三年新建房面積每年下滑 1%,按照 100 平方米/戶、每戶需安裝 1 個戶用水表來計 算,2023-2025 年國內水表需求量將合計約 2.34 億臺。

2020 年我國智能水表滲透率約為 37%, 目標到 2025 年穩步提升至 60%,我們假設 2023-2025 年智能水表滲透率分別達到 50%、55%、 60%。綜合來看,我們預計 2023-2025 年國內智能水表合計需求量將達到 1.29 億臺,根據前 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目前我國智能水表行業平均單價的中值為 233.8 元/臺,以此估計,2023- 2025 年國內智能水表市場空間超過 300 億元。

此外,在智慧水務背景下,用于管網的大口徑超聲流量計有望放量。近年隨著城市供水 需求的提升,我國供水管網長度不斷增長。智慧水務改造以及漏損管控的關鍵是對流經用水 數據進行在線監測和實時計量,例如可通過安裝智能流量計、壓力器、液位變送器等設備來 監測管網壓力、流量、溫度等,幫助供水企業及時發現問題、提高管理效率。近年來,部分 城市開始推行供水管網的分區計量管理(DMA),通過截斷管段或關閉管段上閥門的方法,將 管網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并在每個區域的進水管和出水管上安裝流量計等計量裝置, 從而實現對各個區域入流量與出流量的監測。分區計量為智能超聲流量計滲透率的提升提供 了市場基礎。

水表行業競爭較為激烈,行業集中度有待提升。目前我國智能水表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寧 水集團、三川智慧、新天科技、邁拓股份、匯中股份、金卡智能等,其中寧水集團收入體量 最大,三川智慧和新天科技次之。


分享到: